close

53-720P.jpg

第53屆金鐘獎53rd Golden Bell Awards

其實今年看金鐘頒獎典禮,最後還是與去年一樣,有喜有悲,金鐘到底會不會有讓我笑到最後的一屆呢?

首先當然還是恭喜得獎者,老實說,今年在《起鼓·出獅》、《魔幻對決》與《薛丁格的貓》都沒有搶下任何一張入圍門票後,迷你劇集類更是顯得黯淡,當然電視電影類仍是百花齊放,迷你劇集也是有演技堅強的演員,但迷你劇集獎僅有四部入圍,其中的兩齣網路劇《HIStory2-越界》與《恐怖高校劇場之直播中二間》整體品質明顯還是遜色於傳統電視製作的《他們在畢業的前一天爆炸Ⅱ》與《外鄉女-愛人的選擇》,而《畢爆2》雖然劇情的邏輯和札實度不如宛若神劇的第一季,但作品前期探討的議題仍是相當大膽、具有深度,因此奪得導演獎與迷你劇集獎並不難理解,當然若是前述三部遺珠有入圍,我認為《起鼓·出獅》和《薛丁格的貓》應該對《畢爆2》具有威脅。

接著要談的,就是讓人非常沮喪的戲劇節目類了。很高興《台北歌手》奪下女主角、女配角、編劇獎、燈光獎以及節目創新獎,很可惜美術設計獎未能一併摘下,其實原本很期待《台北歌手》能夠橫掃,但技術獎和男配角獎的出線者都和《台北歌手》不分高下,未能摘金也無妨,可是戲劇節目獎、導演獎與男主角獎等三獎全數摃龜,這心情真是令人難以言喻。這次金鐘視帝由《花甲男孩轉大人》盧廣仲奪下,使人極度匪夷所思,盧廣仲憑該劇獲得新進演員獎是實至名歸,身為歌手初挑戲劇大樑,演技自然生動,確實讓人驚艷,但《台北歌手》的莫子儀一人分飾多角,具有難度,角色深沉、具有層次,細膩又內化,這樣的演出會被盧廣仲擊落,老實說實在令人難以信服。

此次入圍男主角獎的四部作品剛好都有看,《麻醉風暴2》中,李國毅所飾演的熊崽需要細膩詮釋心境上的轉折,但李國毅的功力還不夠消化這樣的情緒演出,收放不夠自然因此缺點盡現,同劇的黃健瑋則剛好相反,他在詮釋角色時,情緒都相當內斂,很多細節也都處理得很好,不過《麻2》不夠精緻的劇本,對兩名演員都具有影響,黃健瑋的戲份更是沒有足夠的空間讓他好好發揮。《我的男孩》張軒睿雖然能夠看出他被劇組磨出了演技,偶有驚喜,但前期表現漂浮不定,劇情跳躍後的演繹,更是突顯他無法撐起具有經歷的人物,他和李國毅一樣,在遇上具有難度的演出時,缺點易被一覽無遺。盧廣仲在《花甲》中的演出確實打出了漂亮的一擊,可以說是精艷了所有人,他自然、清新,雖然難度可能不比其他競爭者的角色高,但他駕馭地十分穩妥。而《台北歌手》莫子儀的演出難度甚高,但不全是充滿力量的演繹,他的角色不乏有複雜情感的處理,其細部的臉部表演更是細膩,相形之下,很難不覺得莫子儀的演出高度勝過其他四位。

導演獎與節目獎對導演都是一種肯定,何潤東與姜瑞智憑《翻牆的記憶》奪下導演獎,這明顯和盧廣仲封帝相同,都具有濃厚的鼓勵意味,這使我不禁思考金鐘的評審制度是否需要修正。每年除了入圍者強度的不確定性,就連評審的口味和標準都需要加以揣測,甚至不可能只單評「演技」,評審們總有其他無法確定是否具公平性,或符合邏輯的考量,著實地令人心累,甚至是心寒。而去年孫可芳奪下女配角卻輸了新進演員獎此事,雖然可能是數理問題造就之正常卻不合乎常理的現象,但卻凸顯制度設計上的不良,單舉金鐘戲劇節目類的評審團一共僅九位,在他們對五名入圍者投票與打分的情況下,不免會出現更多的數理問題,進而使得評審們得進行共識上的說服,這樣的小評審團制容易衍生出更多令人疑惑的結果,因此文化部是否該考慮擴編評審團,來因應票數可能無法過半的問題呢?

戲劇節目獎最終由《花甲》奪得,這對《植劇場》來說是一大喜事,但個人更偏好《台北歌手》這樣精緻的作品,只能說《花甲》可能是贏在接受度、廣度和市場性,是部比起《台北歌手》更能受推廣的作品,《台北歌手》這樣的小品想登上大堂依舊面臨許多外在考驗,但《台北歌手》的整體品質,必須說還是略勝《花甲》的。

總之,看完這屆金鐘獎依舊有喜有悲,很開心《台北歌手》拿下不少獎,但如去年《最後的詩句》未入圍電視電影、導演與編劇獎般,對《台北歌手》未奪下戲劇節目、導演與男主角獎三大獎感到失落,不過至少未能奪得導演獎和男主角獎的樓一安與莫子儀有得了戲劇節目編劇獎,勉強算是未埋沒這兩個才子,也慶幸《最後的詩句》曾英庭這次憑《高山上的茶園》拿下了迷你劇集(電視電影)編劇獎。

arrow
arrow

    PJ品書兒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